颇受然后的广州交通大学(筹)建设又有新消息!近日,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成功中标广州交通大学(新建校区)勘察设计(标段一)项目。据了解,中标方案以“山水共构,城校共融,湾区之枢,绿纽未来”为核心规划设计理念,结合低碳、环保、共享的现代大学规划思想,提出富有岭南地域特色、立足湾区高校标杆的广州交通大学校园整体规划设计方案。
(东南鸟瞰图)
广州交通大学是广东省、广州市响应“交通强国”战略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新建高水平应用型交通大学。其建设将弥补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交通大学的空白,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
项目选址坐落于广州市黄埔区,紧邻大沙地东路及信华路,基地高差复杂,被高压保护线和市政规划路横穿,制约条件众多。如何在现有条件制约下,实现新老校区时间、空间上的对话,打造高质量的现代交通大学校园空间,是本项目的重难点。
据了解,校园总建筑面积约46万平方米,其中新建部分约20万平方米,方案的总体规划一方面提取和延续广州航海学院老校区的环境基因,致力于统筹校区的功能需求、场地自然景观以及周围社区未来城市版图,另一方面以创新的规划设计理念建构一个可容纳10,000名学生和教职员工的综合性大学校园。
新校区建设的规划尊重原有校园格局,融合并延伸发展校园空间,同时继承校园原有的文脉风格,打造属于交通大学特色的校园印象。规划设计打造岭南特色校园空间和视线通廊,通过顺山就势的规划布局、底层架空的开放空间、互联互通的连廊体系,释放校园空间活力。
校园功能分区统筹规划,形成生活区、教学区、科研及实验区和配套功能区,综合考虑师生出行半径,鼓励步行与软性动线。功能上,通过24小时风雨连廊、慢行交通体系为在校师生提供便捷丰富的步行、骑行通道;空间上,巧妙组织校园组团与公共景观,串联新旧校区、生活教育空间、基本农田、园内景观,实现空间的开放共享。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婧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梁超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