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你眼中的佛山是怎么样的?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毗邻深圳、香港、澳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珠三角地区西翼经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与广州共同构成“广佛都市圈”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极点之一,获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宜居宜业城市、新一线城市等荣誉。

佛山是广东省地级市,行政区划面积379772平方公里,辖禅城、南海、顺德、高明、三水五个区,常住人口8158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7377万人。

佛山是全国第17个、广东省第3个经济总量超万亿元的城市,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1647亿元。佛山是工业经济实力排名全国第6的城市,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33万亿元。据2020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佛山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全国第14位。

一、佛山,底蕴深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佛山古称季华乡,“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公元628年,乡人在城内挖掘出三尊佛像,以为是佛家之地,遂立石榜改季华乡为“佛山”,迄今有近1400年的城市得名史。

1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佛山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岭南文化分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之一,拥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4项、50项,行通济、秋色巡游、扒龙舟等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1)武术之城。佛山是南派武术的主要发源地,获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唯一的“武术之城”称号。世界上广泛流行的咏春拳、蔡李佛拳、洪拳等发端均与佛山有较深渊源,著名武术大师黄飞鸿、梁赞、叶问、李小龙等祖籍及师承亦在佛山。

(2)美食之都。佛山是粤菜发源地之一,获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中国粤菜美食名城”。民间素有“食在广州,厨出凤城(顺德区大良街道别称)”之说,顺德区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称号。

(3)南国陶都。佛山自古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制陶工艺有700多年历史。建于明代的南风古灶薪火相传至今500多年,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活态陶瓷柴烧龙窑。

(4)粤剧之乡。佛山是“南国红豆”粤剧的发源地,诞生了粤剧艺人的代称“红船子弟”和粤剧最早的戏行组织琼花会馆。南海区荣膺“中国曲艺之乡”称号。

(5)龙狮龙舟名城。佛山是南狮的发源地,也是首个“中国龙狮龙舟运动名城”。禅城区是“中国龙狮运动之乡”,顺德区是“全国龙舟之乡”,南海区西樵镇是全国唯一的“中国龙狮名镇”。

(6)岭南成药之乡。佛山古方正药历史有400余年,产品种类齐全,涌现出“黄祥华”如意油、“冯了性”药酒、“源吉林”甘和茶等一批老字号名药,吸引国药集团中药板块总部落户,打造中国中药百亿产业基地。

2自古工商业繁荣。唐宋年间,佛山的手工业、商业已十分繁荣。至明清时,佛山陶瓷、纺织、铸造、医药行业鼎盛,成为“广货”和“北货”的著名集散地,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天下“四大聚”,与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清末,佛山得风气之先,成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新式缫丝厂和第一家火柴厂。

3人文荟萃才俊辈出。唐宋以来广东出过9个状元,佛山占5个,明清时为“气标两广的人文之邦”。近代以来,孕育了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南昌起义发起人之一谭平山、中国女权运动先驱之一何香凝、开创近代民族工业先河的实业家陈启沅、“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等各界名人。

二、佛山,融入世界的制造业基地

“有家就有佛山制造”。佛山始终坚持制造业立市、兴市、强市,从岭南鱼米之乡一跃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佛山制造业规模庞大、门类齐全、配套完善,机械装备、家电家具、陶瓷建材、食品饮料等传统优势产业基础雄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是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2020年,佛山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0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7700家,是万亿级城市中罕有的工业占比近六成的制造业城市。

1建设“2+2+4”先进制造业集手机查看。佛山制造业集手机查看化、规模化特征明显,全市32个镇(街道)共获评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26个,中国产业名都、名镇41个,形成了“一镇一主品”的专业镇经济形态,各主要行业在本地的产业配套率高达90%以上。近年来,佛山狠抓产业链招商和工业技术改造,规划建设“2+2+4”先进制造业集手机查看,推动产业发展模式从传统的专业镇向先进制造业集手机查看迈进。“十三五”期间,佛山引进投资超亿元产业项目1698个,签约投资总额超13万亿元,工业技改投资连续7年位居全省第一,逐步构建起自主可控、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目前,佛山装备制造、泛家居产业规模均突破万亿元,领衔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氢能产业形成全国领先的产业链、基础设施和终端应用规模。

2打造“中国制造”品质标杆。佛山是中国品牌之都,正在建设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深入推进制造业品质革命,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技术标准、品牌带动“三大战略”,获批创建佛山陶瓷、顺德北滘家电等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13个,拥有全国企业标准“领跑者”95项、中国驰名商标163件,均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拥有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企业4家、广东省政府质量奖企业13家、广东省名牌产品580个,均位居广东省首位;引导企业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2167项,推行更严格的“佛山标准”,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综合合格率保持95%以上。

3加快“制造+服务”融合发展。佛山深入推进“互联网+先进制造”,培育发展工业互联网,美的等本土企业入选国家工信部试点示范项目,腾讯、华为、阿里云、富士康云等科技巨头纷纷入驻,引领带动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91万亿元、145万亿元,上市公司总市值在全国城市排名第7位;千灯湖创投小镇引进私募基金类机构828家,资金规模超1070亿元。着力打造全国工业会展第一品牌,与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合作建设潭洲国际会展中心,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安全产业大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等重大展会永久落户。

三、佛山,面向全球的创新型城市

佛山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每年财政科技投入100亿元左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1着力建设高水平区域创新平台。佛山高标准规划建设“一环创新圈”“1+5+N”创新平台体系,积极对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其中,“1”是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5”是佛山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广东金融高新区、南三产业合作区、青年湖电子信息产业园、空港经济区,“N”是“一环创新圈”周边具有创新潜力的多个创新节点。

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佛山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省级重大战略平台,位于广佛同城发展核心区域,规划面积130平方公里,覆盖中德工业服务区、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两大省级开放合作平台。现已集聚机器人、智能家电、机械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组团,布局建设季华实验室等一批科研创新机构,目标打造成为面向全球的先进制造业创新高地、珠江西岸开放合作标杆、广佛融合发展引领区、高品质岭南水乡之城。

佛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主体园区和粤桂黔滇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的主要载体,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第25位。园区实行“一区五园”管理模式,管理面积470平方公里,现已集聚制造业企业超过1万家,形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光电等千亿级产业集手机查看,先进制造业产值占全市的50%,加快打造“百亩创新灯塔社区”“千亩产业加速器”“万亩产业园”高端创新载体。

广东金融高新区:全国首个“互联网+众创金融示范区”、广东首个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综合试验区、广东唯一省级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着力打造引领华南、影响全国、辐射亚太的金融后援基地和产业金融中心。园区现已吸引汇丰环球营运中心、毕马威全球共享服务中心等1040家金融机构及知名企业落户,总投资超1600亿元,项目涵盖银行、保险、证券、服务外包、私募创投、融资租赁、金融科技等高端服务业态,吸纳超6万名金融人才就业安居。

2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佛山围绕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环节,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合作的创新体系。目前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718家,居全国城市第8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56%,其中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保持全覆盖。佛山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等78家大院大所合作,累计组建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载体100家,获得国家、省、市各级科技计划项目超过800项。佛山是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拥有全国首批、广东省首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2020年专利授权总量738万件,有效发明专利量277万件,获21届中国专利奖48项。

3着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佛山积极探索优化科技评价、激励机制,建立“揭榜挂帅”征集机制,打造“谁能干就让谁干”的科创模式。构建全链条科创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众科联”佛山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105家(国家级22家)、众创空间74家(国家级23家),推动更多科创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施“人才新政23条”,推行“优粤佛山卡”,积极培育和引进各类人才,现有省、市科技创新团队194个,博士后工作站65家,人才资源总量达170万人。

四、佛山,敢为人先的改革先锋城市

佛山秉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从上世纪90年代的公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到近年来的区级大部门制改革、简政强镇事权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始终走在全国全省前列,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1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佛山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实现“有事随时办、无事不打扰”,争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在全国率先推行主题式“证照联办”服务,实行“一窗受理、联合审批、同步发证”,创新24小时智慧便民商事登记模式,成为全国首批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零见面”试点城市,企业开办全流程仅需04天,用时全省最快。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全省领先,探索出“标准地”供应、“带项目方案”出让土地等措施,“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成效明显。在全国创新实行“一网一门一次”政务服务改革,实现政务服务事项90%“一网通办”、80%“掌上即办”、70%“最多跑一次”、2120个事项“零跑动”。在全国首创“人工智能+双随机”市场监管模式,市场主体违法行为的发现率达862%,并减少对80%市场主体的不必要检查,被国务院办公厅列为全国首批十大“放管服”改革典型经验之一。

2放心放胆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佛山是全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六成以上国内生产总值、七成以上税收、八成以上工业增长率、九成以上企业数量,涌现出一大批民营骨干企业和细分行业“隐形冠军”,8家企业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美的、碧桂园跻身“世界企业500强”。近年来,佛山大力实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2020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38亿元,各类政策性金融工具帮助市场主体获得贷款超过550亿元。建立企业“暖春”行动常态化、领导挂点联系服务企业等制度,出台政商交往行为守则及负面清单,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每年以最高规格、最高礼遇召开宣传大会,累计评选命名90名“大城工匠”、40名“大城企业家”和40家“脊梁企业”。

3基层改革激发活力动力。佛山坚持把区、镇(街)作为改革发展的主战场,推动财力、资源和管理权限充分向基层倾斜,鼓励基层改革勇闯新路,极大地激发了内生发展动力和活力。顺德区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其经验做法得到国家和省的通报表扬;南海区获批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三水区成为广东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唯一县级试点;禅城区获评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高明区以“亩均效益”为核心的企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初步构建。“十三五”期间,全市五区保持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中前50强,其中顺德区连续9年位列榜首,南海区连续7年排名第二。

五、佛山,朝气蓬勃的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9次提及佛山,支持佛山建设重要节点城市,要求佛山与广州强强联合发挥极点带动作用,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参与国际合作。佛山坚持把基础设施“硬联通”和制度规则“软联通”摆在大湾区建设优先位置,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

1构建多层次现代化枢纽型交通体系。佛山积极推进区域交通立体升级,加速形成“陆水空铁”四位一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强化佛山在大湾区辐射带动粤西乃至大西南发展的“桥头堡”作用。轨道交通。佛山已建成国家铁路5条、城际铁路2条,在建及近期拟建国家铁路4条(段)、城际铁路6条,未来将形成“10条国家铁路+8条城际铁路”共约722公里的线网规模。已开通运营地铁线路1条,在建及近期拟建地铁线路6条(段),远期规划地铁线路14条,总里程将达到562公里。高速路网。佛山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里程560公里,密度达139公里/百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两环五横四纵”的高速公路网络,佛山与大湾区各城市之间基本实现2小时内通达。航空枢纽。佛山现有4C级军民合用机场佛山沙堤机场,规划建设4F级佛山新机场,力争2022年全面动工建设,打造成为珠三角西部枢纽机场,未来将与广州白云机场共同形成国际航空枢纽。港口航运。佛山位于西江黄金水道下游,通航河流78条,通航里程1084公里。2020年,佛山港吞吐量达9287万吨,集装箱吞吐量405TEU。公共交通。佛山是全国首批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公交场站数达624个,公交专用道网络建设总里程达1572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六纵十横”骨干公交线网。

佛山市轨道交通情况表

类别 已建线路 在建线路 规划线路
线路 里程(km) 线路 里程(km) 线路 里程(km)
地铁 1号线共1条 215 2号线一期、3号线、广州7号线西沿线共3条 1137 4号线、5号线等共14条 562
城际铁路 广佛肇城际、广珠城际共2条 828 广佛环线(佛山西至广州南段)共1条 34 广佛环线(佛山西站至广州北站段)、广佛江珠城际等共8条 33717
国家铁路 贵广高铁、南广高铁、武广客专等共5条 2522 南沙港铁路(客货)、广湛高铁共2条 827 珠肇高铁、柳广铁路等共10条 3849

2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化。广州、佛山自2009年启动同城化建设,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社会民生等方面深入对接,已成为国内区域一体化合作的先驱和典范。开通国内首条城际地铁广佛线,规划建设18条地铁线对接,跨市公交线路已超100条,推动两市公共交通“一张网、一票通”。建成以广佛为核心的“双轴三环九射”高快速路网,佛山中心城区到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南沙港、广州南站三大交通枢纽车程均在1小时内。两市规划建设“1+4”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共建先进装备、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等4个万亿级产业集手机查看。1846个政务事项实现“异地申请、跨城通办”。

3推动区域合作发展。佛山全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高标准建设深圳科技园佛山科创园、顺深产业城等平台,主动承接深圳创新资源和优势产业溢出,加快形成佛深“1小时经济圈”,推动“深圳创新+佛山产业”合作发展。共同构建“香港+佛山”“澳门+佛山”合作机制,建设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大湾区影视产业合作试验区等重大合作平台。开通直达香港高铁,参加佛山基本医疗保险的港澳居民享受市民同等待遇,便利港澳居民在佛山发展。积极推进泛珠区域合作,粤桂黔滇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落户佛山、加速发展。

4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佛山是中国历史上较早对外开放的商埠之一,也是改革开放后中国较早的商品出口基地之一,吸引超过1万家外商投资企业落户,其中世界500强企业达65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2020年,跨境电商出口530亿元、市场采购出口970亿元,均位居全国城市前列。发起成立“中德工业城市联盟”,参与城市达47个。拥有国际友好城市16对,荣获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

六、佛山,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现代化国际大城市

佛山深入实施城产人文融合发展战略,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市现代化,以城市现代化促进产业高端化,积极构建“1+1+7”组团式、多中心、网络化的城镇空间格局。

1优化提升城市形态品质。佛山自2012年起,先后投入2400多亿元完成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和两年延伸计划,投入3554亿元完成城市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中心城区形态提升专项行动和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功能品质显著提升。创建省级特色小镇21个,居全省首位,陶谷小镇入选全国特色小镇建设典型经验案例。佛山是全国最早探索推进“三旧”(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居)改造的城市之一,累计启动“三旧”改造项目1898个、总面积165万亩,已完成改造项目73万亩。全力破解村级工业园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挤占大量发展空间等问题,在全省率先打响村级工业园改造攻坚战,整理村级工业园土地151万亩,“村改”新建在建厂房超过2500万平方米,力争到2023年实现破旧低效村级工业园退出历史舞台。

2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佛山大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深入开展美丽乡村“五大行动”,全力推进“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和60个市级示范村建设,全市所有村(社区)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活化升级古村落50个,南庄镇、紫南村、仙涌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村)。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6个,拥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7家、粤字号农业知名品牌96个。

3生态环境优美宜人。佛山始终坚持走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之路,获评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市域河流国控、省控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到IV类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实现长制久清,饮用水源水质多年保持100%达标。2020年,佛山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排名全国第三,优良天数比例达91%,大气6项指标全部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全力打造大湾区高品质森林城市,市域森林覆盖率达到374%,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92平方米,建成绿道1681公里。

4全域旅游蓬勃发展。佛山旅游资源丰富,拥有西樵山、长鹿旅游休博园2个5A级旅游景区,祖庙博物馆、清晖园等15个4A级旅游景区,逢简水乡、康有为故居等21个3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佛山美食旅游、功夫旅游、影视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全面兴起,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夜间经济十佳城市。

七、佛山,共建共治共享的民生幸福之城

佛山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推动社会民生事业全面进步,“十三五”期间财政民生支出305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85万元增加到562万元,年均增长79%。

1切实加强就业创业服务。佛山现有创业孵化基地63家,其中国家级示范性创业孵化基地1家,建立起“一对一”就业帮扶和动态管理机制,“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全面推进。2020年,佛山城镇新增就业86万人,开展技能提升培训391万人次。

2构建优质均衡的教育体系。佛山是广东省教育强市、全省首个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市,5个区均为广东省教育强区,32个镇(街道)均为广东省教育强镇。全市现有幼儿园1016所、小学417所、初中152所、普通高中60所、中职学校44所、高等学校17所,在校学生数达153万人。打造南方高等教育名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创建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积极规划建设香港理工大学(佛山),华南师范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财经大学等高校均在佛山建有校区,东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在佛山设有研究生院。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3建设健康佛山和卫生强市。佛山连续四次获评国家卫生城市,实现省级卫生镇全覆盖,户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82岁。全市现有医疗卫生机构2281家,其中三级医院22家(三甲医院12家),床位39万张,卫生技术人员61万名。在全省率先同步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成为医联体建设、DRG付费改革国家试点城市。

4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佛山现有养老机构77家,其中20家获评省星级养老机构,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率达100%,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南海区获批国家级养老基本服务标准化试点。

5打造文化导向型城市。佛山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近年成功举办国际篮球世界杯、定向世界杯决赛、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首届中国龙舟大奖赛、广东(佛山)非遗周暨秋色巡游等重大文体活动,着力打造“世界功夫之城”“世界美食之都”“南方影视中心”“陶艺之都”“博物馆之城”等文化名片。全市现有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共216家,市、区图书馆均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

6建设平安佛山。佛山是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十三五”期间刑事案件发案数累计下降467%,社会治安稳定向好。积极打造智慧安全城市,“十三五”期间生产安全事故总量、伤亡人员数量累计下降443%、461%,5个镇(街)获评“全国安全社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现有餐饮服务食品安全A级单位1048家、食品安全示范点1172家,国家级、省级“放心肉菜示范超市”数量居全省首位。

7新市民共享发展成果。制定全国首个新市民服务发展专项规划和全省首个《居住证实施办法》,在全省率先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户籍人口848万人,75万随迁子女就近就地接受义务教育。

八、佛山,将在“十四五”奋力谱写壮丽新篇章

“十四五”时期佛山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定位:粤港澳大湾区极点城市、全省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主要发展任务是:

让制造业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有力支撑。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

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以城乡融合发展推动空间重构和形象重塑。

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民生发展新局面。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佛山、法治佛山。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用户自行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佛山攻略

2022禅城区文化场馆目录

2022-1-14 9:27:01

佛山攻略

佛山首批13个文旅特色村诞生,你最想去哪个村安家?

2022-1-14 9:28:50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