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传统贺年食品之一的蛋散,它的诞生有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在古时候,正逢新春佳节每户人家都预备好花生、芝麻、砂糖等等馅料包油角下油锅时,偏偏有一户穷苦人家因为没钱买馅料而苦恼着。家中的男主人望着已经发好酵的面团苦思着解决的方法,想着即使人穷,为了来年讨得好意头,没有馅料也要把面团压扁下油锅。新年到来时,来这家拜年的亲朋好友都吃到了男主人拿出的小长方块甜食,那味道是既酥又脆,而且入口即化非常好吃。来客们都纷纷询问这个甜食的名字,男主人细想后说,因为配料中有鸡蛋,而且甜食无论是造型还是吃进口中的感觉都像散了架似的,便为它起名称作蛋散。”虽然不知这个故事的真假,但是可以看出古老的岭南民俗文化中,对于节庆时候通过品尝某种食物以取得“好意头”的美好愿望已经成为一种融入人心的习惯。
蛋散,是以面粉、筋粉、鸡蛋和猪油等材料合成搓成长方形面团薄片,落热油锅炸成。一般炸到浅黄色时起锅,形状就会变成像前面提到的“散了架似的”,一般会在上面淋上清甜的麦芽糖一起吃,也有的会加入芝麻、南乳等其他配料,口感酥脆香甜,一点也不油腻,并且入口即化。蛋散除了甜味制法,还有一种咸味制法,便是在制作时加盐,并将面团制成更为细小的方块造型、中间划一刀作为开口卷成麻花状,再下锅油炸,其味道更为香脆。吃蛋散,讲究一出油锅淋上配料便马上吃,那种会慢慢融化在舌尖的美味享受,可是冷了就吃不到的。所以,好吃的蛋散,以现做现吃为佳,商场超市并不出售。(转载:禅城区地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