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季学期,老师们期待已久的“实行弹性上下班”真的来了!
“双减”工作实施以来,由于很多老师参与了课后服务工作,客观上给老师增加了一些新的负担。
为了减轻老师们的负担,在去年8月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明确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对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给予相应补助;课后服务可以聘任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参与,并充分利用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社会资源。
事关减轻“双减”后教师负担,又有最新动向!
去年12月21日,教育部举行“办实事 见实效”系列首场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会上指出,教育部要按照编制把教师补充到位;要积极探索推行教师的弹性上下班;统筹利用社会资源,吸引一些社会上的专业人士参与学校工作。
“中央文件提出要积极探索推行教师的弹性上下班。根据教学安排,学校要统筹好三点半前和三点半后老师的工作安排。上午、早晨有课的,那就早来一会儿,下午就可以早走一点。上午开始没课的,晚来一点,下午就多参加一点课后服务工作,晚走一点。这就需要校长们来统筹做好这个工作。”
全国多地已开始实施
转眼间,几个月过去了,一起来看看全国各地实施“弹性上下班”的情况怎么样:
目前,全国已有多个地区推进落实了“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度!

2月16日,安徽省教育厅召开全省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推进视频会议,从会上了解到,目前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28万余名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安徽省将积极探索实行“弹性上下班制”,保障教师的休息时间。
同时,健全并落实激励机制,将课后服务参与教师补助办法和补助标准亮在明处、落在实处,并将有关补助及时发放到位。
合肥已有学校试点 “教师弹性上下班”。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合肥市临泉路第二小学校长丁元春表示:“我们学校已经在试点教师的‘弹性上下班’,比如,前一天课后服务到六点多才下班的老师,如果第二天上午前一两节课没有课可以根据实际晚一点到校。”
今年春季开学还有个好消息,蚌埠市义教阶段学校教师可以实行弹性上下班,还有望享受每周半天的“双减假”!以便有更加充沛的精力用于教育教学。
通过“弹性上下班制”的试行,一方面机动、灵活地缩短了老师们在校时长;另一方面也减轻了教师们的教学负担,调动他们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

2月15日,成都市教育局回应了关于“加快落实教师弹性上下班制”的问题。成都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沈鹏表示从事课后服务的教师的工作时间确实有所延长,针对这个问题,教育部门也已经有明确的规定:实行弹性上下班的制度,即:早到早走,晚到晚走,同时可以进行适当调休。
有部分学校已经落实的比较好,也向社会公布典型的案例,沈局长明确表示:此项制度已经列入今年的市教育的工作计划中,制定具体的弹性上下班的工作制度的实施细则,是今年的一个重要任务,且必须落地。

日前,内蒙古出台文件,对做好“双减”背景下教师关心关爱的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要求各旗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各校最晚于2022年春季学期起建立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度。

日前,宁波市教育局出台《关于深化“双减”工作 加强教师关心关爱的指导意见》,就实行弹性上下班制度、合理均衡配置师资、保障教师身心健康等九大方面提出具体意见。
实行教师弹性上下班制
《指导意见》提出,各地各校要推进实行弹性上下班制,支持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申请选择调休,保障教师必要的休息时间,尤其要关心家庭照顾任务较重、上班距离较远的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当天没有安排课后服务工作的,可以适当提早离校,当天有课后服务任务的,早上可以适当推迟到校。学校要科学规划,安排好课程教学和日常工作,确保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有实行弹性上下班空间。各地各校可探索课后服务时间“储蓄制”,将课后服务时间折算成时间积分,用于本学期内兑换假期。可根据实际,探索实施“无理由休假”“关爱假”等,灵活安排教职工工作休息时间。

近日,衢州市也出台了《关心关爱教师暖心8条》。明确教师弹性上下班、AB岗、规范进校园事项、设立教师子女活动室、“平价菜”等措施。
总的来说,部分地市已明确执行教师弹性工作制,像安徽合肥、浙江宁波、内蒙古,不乏一些创新举措:时间积分、错峰自由午休、无理由休假、关爱假等,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
一线教师“压力山”有多大?
毕竟,“双减”落地以来,90%老师认为自己工作量增大、工作时间被挤压。现在,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以外不仅要响应各类临时检查任务,还得兼顾课后服务。可见,老师的负担是肉眼可见的“压力山大”!
就拿班主任来说,中小学里每个班级孩子的第一责任人是班主任。学生有事要找班主任,出问题领导首先也是找班主任。班主任到校要比学生早,离校要比学生晚,没课也不能离岗。
除了要负责教学,还得处理同学之间的小纠纷、尽量然后到每个同学的状态。我们不是在办公室填表、备课,就是在处理班级问题的路上。哪怕放学了,也得让手机保持24小时畅通,以防家长联系不到老师。家长的电话要接,短信也要看。不然,学生在回家路上或者在家里出了问题,咋办?
教师手机查看体中最辛苦的莫过于班主任,工作时长也是最没有弹性。如要落实教师弹性工作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在班主任手机查看体落实。
除了班主任以外,其他学科老师是否会好些呢?其实也未必。
考虑到实际情况,学校在排课程表时,任课教师的教学时间不一定集中在某个时间段,甚至呈“散点状”分布。早上一门课,下午一门课,总不能中间回趟家吧?更别说,很多学校对老师的管理是采用考勤制的,集中地点进行刷脸,上下午各考勤两次。那对于这样的学校,能否实施“弹性上下班”呢?
如果不同步改革配套制度,教师弹性工作制也无法切实落地。
对大多数一线老师来说,最难受的是“没课”不等于“没繁琐工作”。因为疫情和“双减”,中小学教师增加了大量的材料收集任务。日常还有“禁毒、消防”等部门要进校园宣传。除了备课改作业,遇上考试比赛、参观接待等,老师们的临时任务就蜂拥而至了。
而这些繁琐细项,却耗费了老师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虽说可以“弹性下班”,可任务都在,该做还是得自己做,甚至任务还变多了!工作量不减,负担就不会减,“弹性上下班”也就失去了深层的意义。
其实,老师不是只有上班和下班的机器。老师也要买菜做饭、也想陪伴父母孩子,也需要休息。如果长期在高负荷、高压力的工作状态下,教师回家也是筋疲力尽、身心俱疲。身心不健康,何谈“教书育人”、“兼顾家庭与工作”、“充电提升”呢?
教师减负,最终要依靠谁落地?
小编相信,“弹性上下班”初衷是好的。毕竟给教师减负,本质是给孩子减负。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部分地市先试先行明确要推进“弹性工作制”,而大多数地市还处于观望状态。
不同地方的政策、学校学情、教师情况都不一样,如吕司长说:“这就需要校长们来统筹做好这个工作”。
面对复杂的工作环境,需要校长强大的魄力、担当和智慧。
我们也知道,实行弹性工作制有难度,也有主客观原因挑战。如何在学校的现有的基础上,勇于打破常规,保证公平?这需要学校管理者提高站位,基于学校的发展基础,因地制宜,精准制定“一校一策”。
写在后面:
“双减”要想成功,首先要给老师减负!
落实“教师减负”,相信是每位一线老师的心声。体育教师网也和大家一样,希望好政策能落到实处,盼望新学期有新面貌,真正的教师减负和2022年的春天一样,如期而至。
期盼各地都能尽快落实!新学期,新气象!我们一起加油,冲鸭!